收藏本站
我的资料
   
查看手机网站
瑞洪社交网
法律援助:13037230705
人物访谈:13522030278
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

瑞洪中学门联之刍议

 二维码 515
发表时间:2020-02-23 15:22作者:江汀来源:瑞洪社交网网址:http://www.瑞洪.中国

瑞洪中学门联之刍议

偶见瑞洪中学校门口有副对联,曰:“瑞日春风,麻园湖畔,汩汩清涟淘俗念;中天盛世,马嘴埂前,丝丝时雨润新芽”。粗略看来,上下联的词性、结构、音韵和节奏基本相对工稳,读来流畅,似乎无可非议。但斟酌之后,觉得作者的构思欠缜密,联句多为虚美、空洞而又不切题的铺垫之语,惟有“淘俗念”和“润新芽”这两个动宾短语的比喻义,才算含蓄地涉牵到联句的主旨。如果此联不置于学校门前,人们无疑会把它视为寺庙、亭阁或山水胜境处之装饰风景联。

对联的内容务必切合场所和事物,具很强的针对性。学校的对联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,因为学校是按国家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场所,所以联作者在遣词造句时,应围绕着勉励学生为祖国笃学、励志、立德和修身等方面来构思,其内容要有教育意义和鼓动作用。

瑞洪中学之门联有辞不达意之嫌。“瑞日春风”对“中天盛世”,这是写社会客观形势,乃不切题的套话,无寓意。“麻园湖畔”对“马嘴埂前”,即地方名词加方位词组成的分句,均指瑞洪中学之位置,系远离中心意思的累赘之语。“清涟”对“时雨”,系借指瑞洪中学。“淘俗念”与“润新芽”是指学校之功能。上下联显然基本同义,因此说此联犯对联合掌之忌。上联的“湖畔”应改为“湖上”,只有湖上才会出现“清涟”。这一改动并不失平仄相对。再说,“汩汩”修饰“清涟”不当,“清涟”修饰“淘俗念”也不当。“汩汩”是形容水流动的声音或样子,而麻园湖则一塘死水,源头无活水。“涟”的含义为风吹水面而成的细小波纹,不可能产生汩汩之声,所以说“汩汩”修饰“清涟”不当。若造句“溪水汩汩地流入田里”则通。涟漪之清,足以说明湖水之平静,怎能产生淘汰俗念的强劲之力呢?拟学校联不宜描述,也不能为骈俪而失真。“汩汩”为重叠的象声词,“丝丝”为重叠的形容词,虽然词性不同,但结构对称,可放宽而论,不必因辞害意。

学校的主体是学生,而此联的主旨却片面地强调学校之功能,视瑞洪中学为“淘俗念”和“润新芽”的场所,属本末倒置。如果学校里的对联内容与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无关,那肯定不是催人奋进的对联。按常理学校之门联在于教育学生,其语平实、通俗。亭阁寺庙之风景联,往往为烘托意境或诗意,以描述语引发游人的情趣,或寄寓哲理于描述中,而瑞洪中学门对商业闹市,怎能让学生于喧嚣声中体悟“汩汩清涟”与“丝丝时雨”之意境呢?

此联的上联把学校比作“淘俗念”之地,委实是败笔。学校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的场所,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地方,而不是片面地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改造的地方。何谓“俗念”?“俗念”即通俗的观念,存在于社会上普遍流行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民俗文化及礼仪文化之中。“俗念”有良俗和庸俗之分,我们提倡传承社会良俗,唾弃作风庸俗和趣味庸俗。我们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,中央号召文化自信就是要继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,提倡移风易俗,这并不等于将所有的俗念一律予以淘汰和排斥。青少年学生思想单纯,怎能有那么多庸俗观念存于心灵?所以说把学校的功能比喻为“淘俗念”是很不贴切的。再说“淘俗念”似佛语劝化众生,若视此联为寺庙联,亦无不当。寺庙乃出家人超凡脱俗之地,和尚道士在此坐禅念经,净化心灵,以成正果,因而人们会把联意理解为:麻园湖畔是和尚道士脱俗超度的地方。比喻不当,岐义必然。

不同场所和不同用途的对联其内容表述不同,不可混用。学校里的对联应该具鲜明的时代性,但也不宜过于趋时,滥用套语,缺乏深沉感。对联的文字都要求凝炼精准,即使侧重寄寓与哲理的也不例外。当然,若为形式而吟风弄月也是不可取的。本地区的寺庙和村牌坊的对联中,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错误,说明太不慎重,这将是笑柄遗千年。问题的产生与作者的文学功底不深和撰联知识缺乏有关。写律联固然要工整合律,但写散联也不是宽而无边。据《瑞洪方志》375页记载,西岗村的张泰先生在建国前任余干县立初中校长时,曾为该校撰联,其上下联的尾句是“淘俗虑”对“润新芽”,与瑞洪中学联尾句仅一字之差,试问是衍生之笔还是巧合?撰上乘之联实在不容易,那怕是诗词行家,也难免有败笔。

基于学校系传授科学知识之地,不可用词不当,遂笔者生摇笔之趣。一已之管见,若有不当,不妨视为忝列门墙。

2018年5月7日于瑞洪街


书画艺术
文章附图

张弛,1958年出生于江西余干县,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,中外名流书画院艺术顾问,中国铁路文联会员,高级经济师......

文章附图

黄海华,字醉墨,斋号,隐书斋。1974年出生于江西余干。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创作高级研修班画家、中国书画艺术........

文章附图

郭浩艺,号狂人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国家一级美术师,香港美术家协会会员,中国国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......

文章附图

尹麦清,字一白,1966年出生,湖南湘潭人,国家一级美术师,为中国国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,香港美术家协会会员.......

文章附图

周高福,号农人斋主人,1961年3月生,江西临川人。本科毕业,1980年11月入伍,2005年团级军官转业......

文章附图

尹逊元,1942年出生于山东济宁。1958年入伍,1984年转业后在济宁市农科院任副院长。现为济宁市书画研究会副会长........

文章附图

舒浩华,男,一九四四年八月生,江西余干人,祖籍江西进贤,号俚语联痴,于进布艺,静尘齐主人。系中国书画家联谊会......

文章附图

王恩芳,字秋阳,1943年出生于山东金乡县。师从当代著名美术艺术家柯大先先生和军旅书法家吴颖华先生,受益颇深......

文章附图

耿俊岭,1959年生于辽宁省黑山县。1980年锦州第二师范美术专业毕业。师从外祖父国画家莫名,师承画雪独家技法.....

文章附图

任驰,斋名(啸风堂,墨石斋),美专毕业。现为北京中联科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,上海行知书画院常务理事、画师,上海收......

文章附图

郭祥英,1943年出生于山东嘉祥。自幼喜爱绘画,曾跟济宁大学美术系教授王新培学习花鸟画多年。后来专攻华兰、竹......

文章附图

张国强,斋号松雲石,1951年生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,现定居北京。自幼酷爱绘画成痴,1975年在郏县文化馆搞美........

文章附图

桦跃,1956年出生于辽宁兴城,现定居北京。幼年时期就充分展现了绘画天分,8岁时与现代书画家赵春山一起拜当代工笔画...

文章附图

贾红甫,字浩然,号神后农人,1967年生于河南省禹州市,现定居于北京,系中国著名书法家,收藏家,古玩艺术品鉴定......

文章附图

张则清,1956年出生,湖北省荆州市人。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;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;荆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;监利县书法家协会会员......

文章附图

吴承俭,笔名墨寒,号静心斋。1954年出生,江西余干人。1973年高中毕业,1975年应征入伍,现为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.....

文章附图

陈盛发,1957年6月出生于湖北省监利县,高级经济师。1992年毕业于湖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,现为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.......

文章附图

陈亦峰,字大愚,山东曹州人士,现定居北京通州。自幼与书画结缘,临摹众多名家作品,尤其以霍春阳为主。天津美院进修,后跟随霍春阳先生学习三年.....

文章附图

王振建,字震健,号兰香斋主人。祖籍山东莒县,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、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、新华社书画院特聘书法家

文章附图

朱磊,号清石居士。1973年出生于江苏泗洪,自幼喜爱绘画,淮安师范学院毕业。现为当代中国画彩墨研究会会员,江苏省花鸟研究会会员

文章附图

何志远,1955年出生于山东滕州,现居住于北京。国家一级美术师、荣宝斋签约画家、茹古斋签约画家、文房四宝堂签约画家、北京华翰书画院院长、北京泰山画院院长......

文章附图

祁斌,1952年出生于江苏南京。自幼酷爱书画艺术,6岁习画,初习石涛、吴昌硕、任伯年、王雪涛、李苦禅等前辈大家,打下了扎实的基础。后到江苏教育学院美术系深造......

文章附图

向楚炎,女,1949年生于湖南,中共党员。早年师从于湖南著名画家陈惠生老师研习工笔花鸟画,毕业于湖南省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专业(现湖南理工大学)。

法律声明

版权免责声明:

1、本网站所转载的文章资料、图片、视频、音频、图表仅供参考使用,并不代表本网立场,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

2、本网站属于公益性非营利性网站,所有文图不作商业用图,对转载文图、视频发生侵权行为,不承担由此引发的经济责任,本网站只作删除处理。

3、本站原创文、图,欢迎转载,但需注明出处。

4、本网站原创文、图属于本站所有,任何单位、个人如用作商业用途需征得本站同意。

5、投稿者请注明稿件来源(出处)、准确联系地址及身份,所有稿件均无稿费。

6、发稿人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
 免责声明:本网凡“来源xxx  非瑞洪社交网”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成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如有版权或者其它问题可以联系我们及时处理! 
 客服热线:0701-6266688   人物专访 13522030278   媒体合作 13816301289 
扫描添加编辑微信
 
 
扫描添加编辑微信